观抗战遗址,忆先烈之风

徐暖阳  吕浩冉

7月24日,山东大学(威海)暖兵筑梦志愿服务支队红色鲁情调研团开始了沂蒙之旅。

首先调研团来到了有着山东“小延安”之称的115师司令部旧址,共同走近了英勇的莒南人民,感受了沂蒙精神。

青砖黛瓦、古朴幽静,加之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的驻入,使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建筑和院落更加具有了神圣与神秘。下午3时左右,调研团抵达莒南县大店庄氏庄园,即八路军115师司令部、山东省人民政府旧址所在地。跨过高高的门槛,脚踏青砖,顺着迂回的巷道走进白墙灰瓦绿树掩映中的大院,当年山东省政府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即展现在眼前。丰富、详实的史料、实物和场景吸引着我们不时驻足观看:罗荣桓、陈仕榘等革命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、生活过,莒南也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,被誉为山东的“小延安”。调研团一行也被眼前的展览所震撼,那一幅幅图片、一件件实物,无不描述着当年莒南人民支军援军的感人事迹。    此外,调研团参观了此建筑中的几座重要的堂居,特别115师司令部,正厅里面陈列着缴获日军的枪械、当时记录抗战形势的毛笔原版印刷报纸、详细记载着山东革命发展史(1937年武装起义--由 罗荣桓为政委陈光为师长的115师山东抗战纵队的成立)的文字图片、陈列了抗日时期当地的民俗军用器等等,这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,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叹抗日历史的悲壮。

与此同时,在这个红色抗战年代,莒南也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,工作人员边介绍那段历史,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。其中讲到在参军动员大会上,莒南县洙边村姑娘梁怀玉大胆地跑上会台,并扬言“谁第一个参军,俺就嫁给谁!”梁怀玉与带头报名参军青年联姻的故事,至今还在沂蒙山区流传,堪为一段佳话。    走在115师旧址,如今,那段红色的岁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,但像“一门三英烈”、沂蒙红嫂、沂蒙六姐妹这样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莒南英雄人民形像,却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,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。

随后,调研团来到了渊子崖抗日烈士塔,同时渊子崖村由于其英勇而可歌可泣的杀敌事迹,被认定为“中国抗战第一村”、“抗日楷模村”。

在此,我们有幸见到了渊子崖抗战老兵的后代--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据其讲述,78年前,渊子崖全村共计一千四百余人,三百六十户人家, 时值日本侵略军至沂蒙大扫荡,沭河以西是日本敌占区,沭河以东则是八路军区域,处于沭河东东岸的渊子崖的地理位置便显得极其重要。

1941年,无耻的汉奸向渊子崖村民索要钱财和粮食, 村民佯装答应,并于十月二十日回信,答曰:粮钱已经准备好,请您自己拿,我们是不会送的。 汉奸派人查看准备的情况,随后发现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,被英勇的村民击退。于是汉奸勾结日军,谎称有八路军在此,引诱日军前来攻打,穷困的村民生活环境已是艰难,最大的防卫仅是一堵用沙子筑成的土墙,土地是农民最亲的伙伴,这土坯质地的城墙亦没有让村民失望,纵是日本的尖端武器也打不透这土墙,后来日军调整战略,于薄弱地带加强攻势,林久兰用铡刀在缺口处手起刀落斩杀日军七名,后身中数弹而倒下,日军包围村庄,在村庄内进行巷战,日军源源不断的涌进村庄,村民用土炮、镢头、锄头、铡刀等土工具奋力抵抗着日军先进的钢炮,一时间惨叫声、怒骂声、砍杀声充斥着这个平凡的小乡村,男女老少全部涌上战场,没有退缩,没有屈服,没有示弱,铁骨铮铮,立起来是拼尽全力杀敌的勇者,倒下也是誓死不屈的战士。

当日下午,虽然有八路军冯区长带了一个十二名人员来支援,无奈敌势凶猛,全部壮烈牺牲,第二批到达的十余名八路军中仅三人存活,同时日军也节节败退,仓皇而逃。这场战最终,以147名村民的牺牲,换来歼敌121名而告终。

老人抚摸着纪念塔,动情的说道:今年的安乐生活,实在是来的不容易,太不容易了。 是啊,今天的生活和平安宁,是用无数个烈士们在浴血肉搏后长眠于此换来的,浴血奋战肉搏杀敌的时代虽然过去了,但我们永不能遗忘的是这一段历史,铭记历史,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,正如老人在最后所提到的习主席所言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这初心,我们将继续守候传承。

抗战遗址现在只是曾经在此厮杀过的地方,后人为着纪念所树立的碑石,还有博物馆里冰冷的展柜,几十年前这里曾是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危机之地,也是百姓们奋起抗争的生死之地,更是见证了我军一步步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见证之地,今天我们在此瞻仰遗址,重温历史,更是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烈士的敬意,烈士之风山高水长,伴随着苍苍云山和泱泱沭河而永恒,永远在沂蒙这片烈士们曾为之于雪守护的地方而长存激励后人。

 

加载更多>>
责任编辑:qn010